服务热线:
400-821-3844
REC
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进、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文明错时祭扫的新风尚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祭扫行为。据滨海古园数据统计,从2015年开始古园正清明祭扫人流已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正清明错时祭扫成趋势
从2015年起,滨海古园正清明祭扫人流已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同期分别减少18.48%、45.3%以及6.1%,市民选择错开正清明高峰期祭扫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同时,市民的祭扫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几年,在墓区里带孩子前来祭扫、现场诵读家书等场景越来越多。从以往的注重祭扫仪式,到现在关注祭扫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重视“家训、家风”的传承,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祭祀活动中。公墓也渐渐从传统公墓转变为一个集葬祭、生命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型陵园。
探索公墓转型 打造生命文化教育基地
滨海古园在探索公墓转型中,结合公墓本身的资源优势,着手把公墓打造成为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并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实现合作共建。
今年清明节前夕,古园携手上海五四学校,在该校三到九年级的学生间,举办了以“家训、家风”为主题的征文,孩子们对生命价值、家训家风的思考在文章中得以呈现。以此活动为契机,滨海古园与五四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将“生命文化”“家训家风”充分融入到学校的“三生”教育中,形成一个能为学校广泛开展的“生命文化教育”模式。
4月1日,“生命的光华”——滨海古园生命文化展开幕式在古园2号门举行。五四学校部分老师及参加征文学生受邀参加。活动上,已故低音歌唱家温可铮的夫人、钢琴家王逑女士,温先生生前的学生及欧美同学会合唱团等音乐人士,现场为观众带来一场温暖人心的音乐会。王逑女士还在音乐会上与主持人对话,通过讲述丈夫生前的感人故事,与众人一起追忆温先生。这一展演活动吸引了前来扫墓的客户驻足观看,有的向工作人员了解展会细节,有的拍照记录,有的在活动结束后驻留观展。
该生命文化展上首次推出一条生命文化教育参观路线,展厅也按此路线布展,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引导人们以层进式步骤对生命进行思考,在参观过程中进行“生命文化教育”。该参观路线第一站是“走近生命”,在古园古朴清幽的“别有洞天”节地型墓区观山、闻水、听蝉悟道;第二站“聆听生命”,在滨海古园“名人之林”主题墓区寻访故人踪影,聆听至简至坚的人生道理;第三站是感悟生命,来到海葬纪念苑,了解上海海葬事业的发展轨迹,感受选择海葬者利国利民的高尚情操,感悟生命的真谛。
清明期间,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东广新闻台、新浪、搜狐、腾讯等知名媒体在以生命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相关报道中纷纷提及滨海古园的生命文化教育开展情况,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静安区老年大学校长在听闻相关报道后主动与滨海古园办公室联系,计划组织师生前来看展。办公室接到电话后也非常重视,迅速联系各部门,做好接待准备。
4月8日上午,老年大学考察团一行7人来到滨海古园,古园办公室、工程部、企划部相关人员进行了接待。一行人参观了生命文化展厅,并跟随古园所推出的生命文化参观路线,一路参观至别有洞天主题墓区、名人之林主题墓区、人生文化陈列馆以及海葬纪念苑。
途中,老年学员们对古园如诗如画,古色古香的自然人文风光赞叹不已,对古园作为一家经营型公墓积极开展生命文化教育表达了赞赏,并向企划部负责人俞经理仔细了解了古园开展生命教育的模式、具体途径、建设成果等信息。考察团员们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在参观人生文化陈列馆,观看安葬古园的上海各界名人的人物简介及年代感极强的遗物展品时,不由地被触发对旧日光阴的回忆,纷纷表示深受触动,此次考察收获颇丰。
此次考察的负责人,老年大学的几位老师提出希望与古园有更多的交流互动,双方共享生命文化教育经验,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建关系。